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慶祝成立三十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化工系)慶祝成立三十周年,於6月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國際會議,以及會議歡迎宴會暨舊生晚宴,兩場活動均有逾200人出席。
化工系三十周年會議以「化學及生物工程未來的研究和教育」為主題,於6月12至14日假科大逸夫演藝中心舉行,活動出席者眾,包括享譽國際的化學及生物工程專家、學系教授、學生和舊生。會議於首天早上先舉行盛大開幕禮,由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及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致賀辭、系主任邢怡銘教授致歡迎辭。
邢教授在歡迎辭中表示:「本會議旨在推動協作,加深本系學生、教授、舊生和業界夥伴與本地、大灣區以至國際社群的聯繫。此外,適逢科大廣州校園啟用,本會議也見證了此意義重大的里程碑。大學的擴展體現了我們學系努力不懈推動可持續發展、能源、醫療保健等方面的發展,為本地和世界其他地區作出貢獻。」
歷時三天的國際會議共舉行了44場演講,其中5場為大會報告、15場為重點報告。主講嘉賓都是世界領先學府的傑出學者,來自澳洲、德國、香港、日本、韓國、中國內地、新加坡、台灣、英國和美國。會議報告聚焦五大主題,分別是:可持續能源與先進材料、智能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成像、化學及生物工程的數據科學、合成生物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以及先進製造和加工。
在大會報告環節中,科大首席副校長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郭毅可,就「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化學及生物工程學:一個計算機科學家的視覺」發表演講;南加州大學趙重勛冠名教授兼莫克家族化學工程及材料科學系教授Jay Lee的報告題目為:「程序系統工程學在減碳和能源轉型中的角色」;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研究與科技)劉斌教授分享她對「透過AIEgen創新加快生物醫學研究」的見解;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申有青教授討論「抗癌納米醫療:理性設計與臨床轉化」;以及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楊經倫探討「運用智能科技推動可持續與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會議歡迎宴會暨舊生晚宴於會議首天(6月12日)晚上舉行,多位嘉賓、教授、職員和舊生濟濟一堂,舊雨新知一同懷緬昔日的校園生活、重建連繫,並展望美好將來。在此喜氣洋洋的場合上,工學院院長羅康錦教授及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系主任邢怡銘教授先後致辭。來自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以及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的同學逐一上台獻藝,表演長號、鋼琴、小提琴、聲樂合唱和搖搖,讓觀眾盡慶而回。
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於科大創校後兩年,即1993年成立,當年稱「化學工程學系」。學系成立以來,一直推進化工、材料、生物、環境和能源工程方面的知識,在培育下一代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擔任著關鍵角色。三十年前創系的使命,到了三十年後的今天仍然切合時宜、影響深遠。
三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不但向學系以往的成就致敬,也展現了其光明前景。出席者在慶祝活動中均對未來表現出自信與樂觀。踏入第四個十年,學系將繼續推動「致力創新、成就卓越」的文化,為未來爭取更遠更廣的進步。
相關連結:
- 學系新聞(2022年9月8日):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慶祝成立三十周年
Abou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ttps://hkust.edu.hk/) is a world-class research intensive university that focuses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well 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KUST offers an international campus, and a holist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dagogy to nurture well-rounded graduates with global vision, a stro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Over 80% of our research work were rated “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 or “world leading” in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20 of Hong Kong’s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We were ranked 3rd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s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and our graduates were ranked 23rd worldwide and among the best from universities from Asia in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and Surve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