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發鐵基陰極 推動質子陶瓷燃料電池性能突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創新的鐵基陰極材料,令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發揮前所未有的性能。這項突破將進一步推動研發工作,令這項別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走向商業化。

燃料電池利用氫氣或其他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是一種高效、清潔和環保的電力來源,也是全球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而爭相研發的領域。其中,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簡稱PCFC)這項新技術以質子導電陶瓷電解質為基礎,具有低污染物排放、高效率的優點,而且別具靈活性,可利用氫氣以外的氣體作爲燃料,例如是氨、沼氣和甲烷等。PCFC通常用於分散式發電,如離網發電。

然而,要令PCFC廣泛商業化,仍需解決其缺乏高性能、低成本陰極材料的障礙。鈷基鈣鈦礦是目前最為普遍使用的陰極材料,因為鈷易於降低和提升其氧化數,氧還原反應活性極佳,是優化陰極性能的關鍵。然而,鈷基鈣鈦礦的材料成本甚高,不但會在採礦期間造成污染,而且生產程序繁複,難以大量生產。另外,電動汽車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對鈷基鈣鈦礦的需求也極爲龐大。

最理想的情況,是把鈷換成反應性相若但成本較低的過渡金屬。鐵在元素週期表中接近鈷,兩者有不少類近的化學特性,但鐵遠較鈷便宜。然而,鐵基材料通常被視為較差的催化劑,性能未如理想。因此,研究人員必須針對材料成分進行微調,才能調節出性能最佳的材料。

研究團隊在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和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Francesco Ciucci教授的領導下向這個方向深入研究。他們結合了第一原理計算、分子軌道理論分析和各項實驗,利用鋇、鐵和鋯等價格相宜的元素設計出可低成本和大規模製作的陰極材料,為PCFC帶來刷新紀錄的性能。  

研究團隊以基本的物理化學原理,配合密度泛函理論設計陰極材料。他們利用超級計算機計算模擬進行優化,發現Ba0.875Fe0.875Zr0.125O3-δ(D-BFZ)為最具潛力的陰極物料。實驗顯示D-BFZ擁有出眾的電化學活性,與氧氣產生化學反應後可實現高峰值功率密度,屬同類物料中表現最好之一,而且運作穩定性極佳。此外,D-BFZ可以使用簡單和適合量產的合成技術進行生產,令PCFC進一步邁向商業化。

Ciucci教授表示:「PCFC有望成爲變革性技術,相信日後還有很多發展良機。我們將繼續利用第一原理計算和各種實驗來提高PCFC的性能。PCFC的逆向使用將對鋼鐵業、製氨業和重型運輸等難以減碳的行業帶來巨大影響。」

團隊最近已於Nature Catalysis發表研究成果,並獲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作重點報導。

這隊由Ciucci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員均來自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包括博士生王宇豪、Matthew James Robson和Alessio Belotti;博士後研究員宋羽飛;博士畢業生王健(2018年畢業)和劉佳鵬(2020年畢業);前博士後研究員王政及張志琦;其他協作成員分別來自南韓的蔚山科學技術院及首爾大學、中國南京工業大學和澳洲科廷大學。

相關連結:

Ciucci教授展示一枚以D-BFZ製成的質子陶瓷燃料電池。
Ciucci教授展示一枚以D-BFZ製成的質子陶瓷燃料電池。

Abou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ttps://hkust.edu.hk/) is a world-class research intensive university that focuses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well 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KUST offers an international campus, and a holist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dagogy to nurture well-rounded graduates with global vision, a stro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Over 80% of our research work were rated “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 or “world leading” in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20 of Hong Kong’s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We were ranked 3rd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s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and our graduates were ranked 23rd worldwide and among the best from universities from Asia in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and Survey 2021.

你可能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