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院校友融入在地文化穩建事業基礎

法國通常令人想起藝術文化、高級時裝、佳餚美饌和優美建築,但對兩位科大工學院校友來說,法國也是他們實現抱負、追尋夢想事業的轉捩點。鍾銘軒(Roy)於2013年獲計算機科學工學士, 廖啟江(Johnson)在2021年獲機械工程學工學士,兩人都獲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頒發法國政府卓越獎學金(前稱葉赫森獎學金),前者現正攻讀用戶體驗設計課程,後者則以航空學為專業,且聽他們分享赴法深造、追尋事業夢的喜樂和挑戰。

Johnson剛於去年本科畢業,獎學金為他帶來了非常寶貴的機會,讓他追尋一直珍視的目標,他說:「我在科大本科主修機械工程,一直都對航空學有著濃厚興趣。法國的航空業實力雄厚,所以在當地開展相關事業絕對是理想選擇。當我得悉這個獎學金計劃時,我感到是時候把握機會了。」

Johnson最後選擇了在南特中央理工學院修讀相等於碩士學位的工程文憑。這個密集式的快速通道工程師課程,專為已在海外完成本科學位的國際畢業生而設。大部分法國本土學生則在完成中學文憑(baccalauréat)[1] 後修讀為期兩年的大學校預科,再通過高等院校入學試(concours)[2],方可進入同類工程大學。

首年課程以英語授課,以一般基礎工程學為主題,涵蓋力能學以至機器學習。學生在課程第二年起修讀專科,與其他工程系學生(élève ingénieurs)[3] 一同以法語上課,完全投入法國大學校(Grandes écoles)[4] 工程學生的受訓框架。這種學習結構讓Johnson畢業時獲授最正宗的法國文憑,而在當地僱主眼中,這份文憑符合主流資歷,認受性高於其他國際工程碩士學位。

而Roy此前已於香港、中國內地和新加坡工作數年,曾效力微軟、阿里巴巴和星展銀行等知名公司,從事用戶體驗設計的工作,負責優化軟件設計以提升客戶體驗。累積了近10年專業經驗後,他打算為自己增值進修,尋求事業上的突破。

Roy解釋說:「業界的各方面決策越來越由數據主導,所以數據知識將非常有利於事業發展。我很高興發現不少法國學院都在提供領先全球的相關課程。」這正是他決定在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報讀大數據和商業分析理學碩士的原因,該學院在巴黎和柏林等歐洲城市均設有校區。

定下目標,坐言起行

儘管留學法國將面對明顯的文化和語言障礙,但兩位校友都迅速克服了重重挑戰,不但在短時間內適應了新環境,學業還突飛猛進。在法國政府的積極協助下,他們的留法生活也相對輕鬆方便。

Roy需要學習python、R & SQL等程式語言,這些實用技能都是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的重要元素;其他則課程闡述了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如何表現和轉型,令他眼界大開。他表示:「全面的課程編排為我進一步在法國和歐洲開拓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Roy在首學期參加了一場黑客松(hackathon),為一家美國公司構建用以分析公眾情緒的自然語言處理(NLP)解決方案。在為期四天的賽事中,他和團隊審視了公司的背景並找出業務痛點所在,然後結合了自身經驗和新學技能,提出將社交媒體數據轉化成可用信息的方案。團隊憑這個穩重可行的建議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Roy說:「賽後我向該公司寄出感謝信,他們的數據分析師在回函時表示很欣賞我們提出了實用性高的解決方案。我覺得這次比賽讓我觀摩到法國商界的實況,明白到自己有能力為其帶來真正影響也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這也證實了自己正朝著正確的事業方向前進。」

另一方面,Johnson同樣發現自己需要克服極大的學習難題,尤其是學習C++程式設計、數據庫、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時。在思考現實世界的工程難題時,Johnson培養出全方位思考、細心分析和務實的解難思維。他解釋道:「相對而言, 亞洲的學生通常會就單一專業進行深耕,而法國人最看重的卻是多才多藝、精通不同領域的總工程師ingénieur généraliste) 。」

Johnson還表示,法國航空業領先世界,也是空中巴士和賽峰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基地,所以國內課程也更緊貼業界的作業方式。「我在科大唸本科時建立了鞏固的知識基礎,來到法國則可以參加企業合作夥伴舉辦的案例研究和研討會,藉以加深對行業實務的了解,另外,教學上採用的數學方法也令我對工程概念有了更深刻理解,讓我更明白稱職工程師所需要的知識。課程設有必修的實習計劃,確保我在畢業時已對職場有足夠認識,為投身業界成為工程師做好準備。」

投入法式生活

兩人在繁忙學業以外,也很欣賞法國人重質不重量的生活方式。Johnson受這種生活態度啟發,開始學習騎馬、練習拳擊,還加入了合唱團。他笑說:「我還參加了國際學生學會,不過這個國際組織的委員會會議是以法語進行的。」他補充說,會上同學都很關注全球問題。「最近幾個月,我幾乎在所有到過的地方都看到支持烏克蘭的標語和行動。氣候變化、種族主義和性別平等等議題,是這邊生活的討論日常。」

Roy分享說他最喜歡把握暑假的機會來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說:「我真的很欣賞這裡的劇場文化。參加一年一度的阿維尼翁藝術節,真正加深了我對法國藝術文化界的理解和欣賞。」

重溫科大時光

雖然兩位校友的留法生活進展美滿,他們也會想起科大時期擔任工學院學生大使時的珍貴點滴。

Roy回想說:「工學院學生大使計劃令我獲益良多,從中吸收到的軟技能和人際溝通技巧特別實用。我一向熱愛計算機和工程學,很多人會以為我是宅男一族,不懂得與其他人交流。當上學生大使後,我覺得自己更懂得待人接物,也更平易近人,與其他人分享自己想法時更具說服力。這些技能在我工作上非常有用,徹底改變了一般人眼中的工程師形像。」

Johnson覺得學生大使的身份,能讓他放膽地擴闊圈子。他曾協助工學院組織不同活動,包括在本科入學資訊日與學生家長交談、與中學生分享個人心得,以及在2018年亞洲院長論壇期間,負責為海外到訪學者擔任科大校園的嚮導等。這些活動幫助他掌握到與不同人士溝通和建立聯繫時所需要的技巧,他憶述:「我的溝通技巧因為熟能生巧而大有進步,我學會了因應實際情況作出最好的表達,也懂得在與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交談時隨機應變。」

Johnson深信科大的日子令他成為更堅強的人,特別是修讀21個學分、課業忙得不可開交的最後一個學年。他說:「那些艱苦時光是既難忘又重要的回憶。我有信心無論未來有什麼挑戰,我都有能力應對。」

Roy很自豪地作結:「科大教懂了我如何不斷適應新環境、如何走出低谷,以及如何改變自己、勇往直前。我對師弟師妹的建議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精彩,不要忘記增廣見聞,新視野將會成爲你未來創意靈感的來源。」

[1] Baccalauréat是中學教育的文憑

[2] Concours是高等院校的入學試

[3] Élève ingénieurs 即工程學生

[4] Grandes écoles是法國高等教育的精英院校,是為專業或技術培訓而設

日落時,Roy在巴黎塞納河畔與艾菲爾鐵塔合影。
日落時,Roy在巴黎塞納河畔與艾菲爾鐵塔合影。
Roy在2018年工學院學生大使訓練營中主持反思環節。
Roy在2018年工學院學生大使訓練營中主持反思環節。
Roy在2017 Engineering Alumni Summer Social Mixer活動中與工程學同學重聚。
Roy在2017 Engineering Alumni Summer Social Mixer活動中與工程學同學重聚。
Roy(右一)在 2012 年工學院迎新活動中擔任主持人。
Roy(右一)在 2012 年工學院迎新活動中擔任主持人。
Johnson(後排右四)在南特中央理工學院參加了他與國際生們的第一次聚會。
Johnson(後排右四)在南特中央理工學院參加了他與國際生們的第一次聚會。
Johnson(左一)在2018年亞洲院長論壇舉行期間帶領海外學者參觀科大校園。
Johnson(左一)在2018年亞洲院長論壇舉行期間帶領海外學者參觀科大校園。
Johnson(左一)與同届的工學院學生大使合影。
Johnson(左一)與同届的工學院學生大使合影。

Abou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ttps://hkust.edu.hk/) is a world-class research intensive university that focuses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well 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KUST offers an international campus, and a holist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dagogy to nurture well-rounded graduates with global vision, a stro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Over 80% of our research work were rated “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 or “world leading” in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20 of Hong Kong’s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We were ranked 3rd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s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and our graduates were ranked 23rd worldwide and among the best from universities from Asia in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and Survey 2021.

你可能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