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可充电液态燃料 为电动车及电网供电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跨学府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环保充电液体燃料。计划全面成功后,将对全世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包括把电动车的充电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

电燃料如果以太阳能或风能充电,就会具 「碳中和」的优点;像化石燃料一样,它可以很方便地输入电网,或输入车辆内。

这研究名为「用于可再生能源供电站及电动汽车的电燃料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由科大的赵天寿教授领导;其他团队成员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

赵天寿教授为张英灿工程学及环境学教授、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以及科大能源研究院院长。这为期五年的研究计划(2018 至2022)由研究资助局的主题研究计划资助,资助额为5000万港元。

赵教授解释说:「我们成功研发了一个稳定的锂硫电池,因为它的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它既可以为电动车供电,也可以为电网储存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将锂硫电池转化为液态系统,或称为电燃料。」

用传统充电方式为汽车充电,通常需要几小时,但使用电燃料则只需几分钟。由于它可再充电,电燃料不会像化石燃料那样越用越少。在充电站,耗尽能源的燃料从燃料缸移走,然后补充载有能源的燃料。 

电燃料系统的运作是基于锂硫电池的化学原理 – 利用锂金属的高容量以及硫阴极的廉宜价钱。虽然研究团队已取得重要成果,但仍有挑战要克服。首先,在锂表面形成的枝晶可能会缩短电池寿命。其次,释出的硫会溶解,并且破坏锂阳极。

「一个解决方案是形成有表面保护的多孔锂阳极,而此类方案以前都是通过不切实际、繁杂的方式实现,」 科大团队另一成员 –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擎解释道。「我们让热力学为我们服务。利用两个自发反应,我们在一个碳支架上形成一个多孔锂阳极,并在上面形成复合保护层。」

这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让一个高负载锂硫电池发挥前所未见的表现。负载 – 即装置上每面积单位的活性材料 – 必须维持高水平,才能将理论上的高性能最终可以转化为一个实用高效的储能技术。

虽然研究仍在进行,部分成果已经于《自然通讯》刊登。这是全球最有名的跨学科学术期刊之一。期刊自2010年创刊以来,科大已刊登了22份论文,大部分都代表业内作的重大突破。

传媒查询: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
廖曼华

电话:2358 8982
电邮:egdiana@ust.hk

叶嘉琪
电话:2358 5917
电邮:egkkyip@ust.hk

赵天寿教授(中)、陈擎教授(左一)及其他团队成员。
赵天寿教授(中)、陈擎教授(左一)及其他团队成员。
赵天寿教授(左)向团队其他成员展示电燃料。
赵天寿教授(左)向团队其他成员展示电燃料。
示范车辆及一瓶电燃料。
示范车辆及一瓶电燃料。

Abou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www.ust.hk) is a world-class research university that focuses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well 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KUST offers an international campus, and a holist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dagogy to nurture well-rounded graduates with global vision, a stro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HKUST attain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 research work in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14 of Hong Kong’s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and is ranked as the world’s best young university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s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Its graduates were ranked 16th worldwide and top in Greater China in 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Survey 2018.

你可能有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