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系列:探索最暗黑之謎
六十年前,人類首度踏足太空,震撼世界;多年來,數以百計的太空探索任務不斷出現,人類得以對宇宙加深認識和瞭解。在科學家希望解開的芸芸太空疑團中,黑洞為最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天文現象,我們對它的認識十分有限。
經過數十年努力,科學家終於在2019年首次攝得黑洞真貌,本年初再下一城,得到一張影像更細緻的照片,為黑洞研究寫下重要里程碑。這些劃時代的影像證明了在距離地球約5,400萬光年的M87星系中心,存在一個相等於65億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
愛因斯坦理論又贏了
數年前,天文學家對黑洞的看法跟現在截然不同。科大物理學系副教授王一指出:「假如你問當時的天文學家,是否可能存在質量相等於太陽100倍的黑洞,他們會告訴你這並不存在。可是,我們現正切切實實的發現了它!」
成功拍攝這神秘天體的影像,為物理學帶來新的啟示,有助我們從多方面加深瞭解黑洞。王教授說:「多年來,一直有不同理論描述黑洞視界附近的強引力,但這張照片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次獲勝。照片顯示的情況,跟他一百年前的預測分毫不差!」黑洞陰影的形狀,更加印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照片中的影像亦有助瞭解黑洞結構的形成和行為,如吸引物質落入黑洞的吸積盤,以及垂直於物質盤的等離子射流 。王教授說:「照片加深了我們對噴流物理學的認識。」
「另一隻眼睛」看宇宙
除了黑洞,科學家也在研究愛因斯坦所預測的引力波,即兩個天體(如行星或恆星)相互環繞運行而形成的時空漣漪。人類在2015年首次觀察到因兩個黑洞合併而出現的同類事件。王教授解釋:「這是觀察宇宙的一個嶄新和獨立途徑。從前,我們只研究電磁波(即光),現在卻開啟了引力波天文學的新紀元。
「就像從前我們只用一隻眼睛看宇宙,有了引力波,另一隻眼睛也張開了!」
長久以來,科學家總覺得捕捉黑洞影像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因為需要解像度極高的鏡頭才能做到。情況就像站在月球上的太空人,可以看見你在地球吃飯時碟上的餸菜。
王教授說:「觀測遠方的事物,你需要使用解像度高的望遠鏡。望遠鏡的鏡頭或光圈越大,採光能力越強,解像度也越高。以拍攝黑洞來說,我們需要像地球一樣大的鏡頭。」
那麼,究竟「不可能的任務」是如何達成的?這得歸功於一項研究多年、能連結地球上不同望遠鏡的技術,使它們能有效地形成一口徑等同地球大小的虛擬望遠鏡。
你或許會問,研究一些與地球距離如此遙遠的東西,重要之處在哪?王教授說,照片中的影像有助科學家獲得遠超黑洞的知識,觸類旁通,如瞭解星系怎樣形成,超新星爆炸,以至解答「我們從哪裏來」這個根本問題。
基礎物理學的價值
王教授續說,認識這些天體是驅動科技發展的強大力量。要探索科學未為人知的一面 —無論大如宇宙,抑或小如基本粒子,都需要倚仗尖端科技。因此,探索基礎科學可以推動科技發展。
王教授是高能物理學理論及宇宙學專家,2007至今,已發表超過90篇以基礎物理學為重點的論文。最近,他埋首研究黑洞脈衝星系統,瞭解這種系統有助我們探索物質的極端狀態﹔另外,他也在研究早期宇宙,思考大爆炸後發生了甚麼事情?宇宙的命運又會怎樣?
放眼未來,才可凸顯基礎科學的價值。王教授說:「我們約100年前已發現量子力學,那時候可沒人懂得這門科學的用處,但到了今時今日,半導體理論已成為計算機技術的基石,其實就是量子力學當中有關凝聚態能量帶的研究結果。」
「我們可能要等 100 年或更長時間才看到研究的影響力!但在等上100年之前,我們可以先理解事物運作的根本原理,即使我們還不清楚如何應用,這點十分重要。」
好奇心是進步的原動力
不少學生修讀過王教授的現代物理學課程,都受到老師的好奇心所觸動。
他說:「我衷心希望所有學生都對科學充滿好奇,而不是只關心考試和功課。我的心願就是學生主動求知,樂意在每晚睡前思考事物運作的方式!」
Abou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www.ust.hk) is a world-class research university that focuses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well 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KUST offers an international campus, and a holist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dagogy to nurture well-rounded graduates with global vision, a stro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HKUST attain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 research work in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14 of Hong Kong’s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and is ranked as the world’s best young university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s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Its graduates were ranked 16th worldwide and top in Greater China in 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Survey 2018.